奔赴千里,只为道一句感谢!
“马法官,谢谢您!因为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我的案件款才能要回来,我都没想到投资款能这么顺利的一分不少的要回来,我今天从大连过来,最主要就是想向您当面道一句感谢……”
8月19日,赵女士不远千里从大连来到开原市人民法院,见到开原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助理马刚民说出了上述的一翻话,并把感谢信交到了马刚民手中。
▶▶▶▶▶
事情还得从赵女士的一次投资开始说起,赵女士经朋友赵某介绍向大连某公司投资,朋友赵某系该公司职工,出于对朋友的信任,赵女士先后以个人微信转账和现金支付的方式向赵某给付投资款6万元。之后,因公司未能按约分红,赵女士为要求公司退还投资款,而将其诉至大连的法院,经法院审理查明,公司仅收到赵女士投资款2万元,其余4万元被赵某留下挪作他用。因此,判决公司退还赵女士2万元。随后,赵女士将赵某起诉至开原市人民法院,胜诉后赵某未按判决书确定的义务履行。赵女士2021年3月份向开原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马刚民在协助法官办理执行案件过程中发现,赵女士的案件在审判过程中应送达给赵某的法律文书都是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在执行过程中按照赵女士提供的联系地址和电话均无法联系上赵某。马刚民经过线下线上查控发现,赵某名下除了2000多元的银行存款没有任何财产可供执行,并且赵某的银行账户近期没有任何资金往来。案件的执行工作一度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当事人对能否找到赵某要到投资款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希望。但是马刚民没有放弃继续寻找赵某下落和其财产线索的希望,他每个月都在网上发起网络查询。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7月份查询时,反馈显示赵某近期有了婚姻登记和机动车保险信息。马刚民和同事来到婚姻登记处,调取赵某的婚姻登记信息,并在婚姻登记处得知赵某最近使用的电话号码。被执行人赵某的电话终于接通了,赵某同意来法院找法官面谈。8月17日赵某来到法院,在接待过程中马刚民趁其不备时问道:“赵某,你开的车多少钱买的?”赵某不假思索地说:“9万多。”此时的赵某忽然反应过来,急忙说道:“车是朋友的,不是我的。”马刚民拿出前期调查的赵某名下的机动车保险单信息。在看到保单信息后赵某低头不语了。在马刚民告知了赵某拒不履行判决的后果后,赵某说再考虑考虑。8月18日下午,被执行人赵某告知马刚民已把案件款全额汇入了开原市人民法院执行局账户,马刚民立即通知申请人赵女士第二天来办理案件支付手续。由此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马刚民在工作中把公平、正义放在肩上,知责明责、担责负责、心中有责,将“群众满意度”和执行工作有机统一,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真正做到了做实、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