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摘要
身体已被打穿,他却继续报着:“敌机高度……”——从长津湖走来的司法行政人
  发布时间:2021-10-03 20:11:17 打印 字号: | |

“轰——轰——”

朝鲜北部山洼里,长津湖湖面的平静,被接连的炮声打破了。

“你一定要保护自己!”杜鹃边喊边钻进了亭子,没等蒋时忠回话。

亭子是个临时医院,里面满是伤员。有的白布缠遍了全身,喉咙里只能发出“汩汩”的声音;有的哭着说自己想吃妈妈烩的菜,但无法抹眼泪——他的胳膊已经炸没了。

蒋时忠看着杜鹃抢救伤员忙碌的背影,两条油亮的辫子在肩膀上不停地晃。一阵刺鼻的硝烟味飘了过来,钻进了鼻腔,也钻进了大脑。他猛一摇头,抓紧手中的枪,急步跑向交火点。

“轰!”突然一股热浪把他掀翻在地。他顾不得身上的伤和脸上的雪,急忙向亭子方向看去。

哪还有什么亭子,只剩下一个坑。半截带血的辫子躺在白色的雪地上,黑的扎眼,红的锥心……

雪,落下了。

这不是近期上映电影《长津湖》中的片段,而是真实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发生在长津湖畔的故事。

冰雪长津湖(来源:央广军事)



零下四十摄氏度,他们却把大衣扔了



今年91岁的蒋时忠老人,是浙江省蒋堂农场(现为浙江省金华监狱)的离休干部,如今已经耳背了。他平时不太爱交流,但一提起抗美援朝,他便会激动得浑身颤抖。

蒋时忠原名蒋时中,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6军。入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名字的“中”改为“忠”,他要一辈子跟党走。那年,他19岁。

“能吃什么啊!没有粮食,没有盐……”那些艰苦的作战条件还历历在目。“真是没办法了,战士们就会冒着风险去捡美军吃剩的罐头皮,用罐头皮当锅来煮菜根煮炒面,就能带一点咸味了……”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胜利后,蒋时忠回国留念。他穿着当时参战时的衣服,裤腿已经全被撕烂,棉花露了出来。

1950年,朝鲜的冬天格外的冷。蒋时忠和战友的帽子上、眉毛上、睫毛上全是厚厚的冰,当时的气温已到零下四十摄氏度。

“不行,我的汗直淌!”蒋时忠的一个战友喊道。他一把将帽子摘下,头顶瞬间蒸腾出一缕缕白烟,又旋即被强风吹散。

蒋时忠此时也大汗淋漓。热并非是因为穿得多,他们正在赶赴另一个战场,生怕落下了就再也赶不上大部队,所有人都不敢停。为了不耽误行进,蒋时忠和战友们把“碍事”的大衣、毛衣都扔了,最后连穿在脚上的鞋子也扔了。

可他们不知道,那是失温症的前兆。体感温度的错乱,让身边战友一个个倒了下去,再也没能站起来。

最后,蒋时忠所在的机枪连成功完成了任务,可是一百二十个人的连队,只剩下十几个人走出了长津湖……

蒋时忠老人

腹背早就打穿了,却一直在坚持


说起在长津湖作战的经历,101岁的吴茂和老人的眼圈泛红,手也轻轻颤抖。

1920年,吴茂和出生在江西丰城。他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75年转业至浙江省蒋堂农场,1984年离休。在他心里,长津湖战役是最为惨烈的战斗,也是最为光荣的战斗。

那时,吴茂和所在第20军高炮营接到的任务就是誓死保卫公路桥。那是一座在长津湖地区的公路桥,是志愿军人员、物资运输的生命线,也是敌人的重点轰炸目标。

“美军见什么炸什么,十分猖狂!”老人回忆道,“他们认为我们的装备落后,飞机常常低空盘旋近距离挑衅,几乎天天都‘轰’!‘轰’!”

 

年轻时的吴茂和

越是挑衅,志愿军越是士气高涨,发誓一定要把敌机打下来!老人永远记得那天,1951年12月4日,天刚拂晓,监视哨报告,5架敌机正向公路桥袭来。任高炮营副排长的吴茂和迅速指挥战友进入炮位,组织防空火力。

很快敌机就俯冲下来,炸弹像雨点般落下,机枪扫射密如筛沙。炮位上的观测员不断报告着敌机的距离和高度,可吴茂和却发现,他近几次报告的声音仿佛有点打颤。

“没事吧?”吴茂和问。

“没事!”观测员故作轻松,他继续在观测位上报着数据:“前方敌机距离100米、高度……”

黑暗中,吴茂和突然感觉到有人栽倒在他肩膀上。他扭头一看,是观测员。“排长,我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快找人替我……”观测员虚弱的请求过后,就没再发出声音。

借着破晓的第一缕光,吴茂和这才发现,观测员的棉袄上赫然出现几个大血窟窿——他的腹背早已经被打穿,脚底的雪湮红,结成了冰。他早就负伤了,但一直在坚守岗位,直到失血过多两眼发黑,直到停止呼吸。

激烈的战场(来源:央广军事)

“集中火力,给我狠狠打!给战友报仇!”悲愤的吴茂和拿起观测员手中那台沾血的测远机,指引炮手跟踪射击打伤战友的敌机,所有后勤人员也都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志愿军的炮弹在空中织成密集的火力网,三架敌机当场被击落,另一架见势不妙,拖着黑烟向东南方向逃窜了。

这场战斗胜利后,吴茂和把牺牲的战友掩埋在附近的山坡上。抬头望去,一座座的坟头连成了片,有名字的很少,没名字的很多。伤痛没让吴茂和掉过眼泪,但这次他哭了。他答应要带兄弟回家的。

吴茂和老人

2021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1226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电视机旁的吴茂和泪眼婆娑。

“兄弟啊,咱回家了!”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几位从长津湖走出的司法行政人,带来了关于那段峥嵘岁月的红色回忆,也带来了冰封不住的初心理想与坚定信念。正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



 
责任编辑:开原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