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正义之星》第五集:扎根基层
  发布时间:2021-10-06 19:40:24 打印 字号: | |
多年来,人民法院队伍涌现出一大批模范法官。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公平正义,忠诚履职,担当实干,以崇高的法治信仰,深厚的为民情怀,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了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感人诗篇,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天网》栏目
联合制作,
全国27个法院参与拍摄的
《正义之星》第五集
扎根基层
昨晚在央视CCTV-12《天网》栏目播出,
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该集为观众们讲述了
吕仙华、郭兴利、彭鑫亮
三位法官的故事。
javascript:

,时长25:05


用温情化解家事纠纷的“双语法官”



她熟练运用朝汉语言,长期身处家事案件审理一线,始终坚持审判只能作为解决矛盾纠纷最后一道防线的工作理念,让每一位当事人都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吕仙华,黑龙江省鸡东县人民法院鸡林法庭庭长。鸡东县有3个朝鲜族乡、11个朝鲜族村屯,为了方便朝鲜族群众诉讼,2015年鸡东县人民法院在鸡林法庭组建了专门解决朝鲜族群众纠纷的审判团队。身为一名朝鲜族法官,吕仙华优先入选。在两年的时间里,她审结的朝鲜族当事人100余件离婚案件和土地纠纷等案件,全部以调解方式结案,无一上诉。由于掌握朝汉语言,吕仙华被大家称为“双语法官”。





深入田间地头的“背篼法官”






他用背篼背着国徽和卷宗,翻山越岭走村入户,28年间,他背烂了10个背篼,磨坏了37副背绳,骑坏了5辆自行车,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背篼法官”。
 
郭兴利今年62岁,他曾经是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人民法院的员额法官,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他并没有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而是作为义务法律宣传员,奔走在乡村院落。


 



郭兴利用背篼装着国徽和卷宗,走遍了辖区的15个乡镇、169个行政村。将巡回法庭真正搬到了田间地头、河谷滩涂和农家小院。方便了群众诉讼,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背篼法官”。



法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他,出身在澜沧江腹地,扎根少数民族聚居地,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和谐、稳定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彭鑫亮,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他参加工作19年,扎根基层法庭10年。每次开庭前,他都会亲自到当事人家中进行调解。


 



彭鑫亮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彭鑫亮曾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优秀法官”等荣誉。










扎根基层,不忘初心,无私奉献,践行使命,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他们坚持公平公正审判,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和谐;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让法治的阳光照耀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责任编辑:开原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