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
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
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
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记者看法院”专题策划重磅回归!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近期陆续邀请日常采访最高法的“跑口记者”讲述2021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并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的代表作品。
想看到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他们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么样吗?
一起来围观!
这位记者是谁?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秀萍
擦亮法治明灯 激活四季乡土
2021年农民日报李秀萍在内蒙古兴安盟采访现场。
流水又一年。回首2021年,在基层治理与人民法庭工作中,诉非联动机制,是一个高频词。“诉”即诉讼,“非”即非诉讼,“诉非联动”,即诉讼与非诉讼解纷机制联合解决纠纷。
2021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2021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深化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实施意见》,对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向基层延伸、向社会延伸、向网上延伸、向重点行业领域延伸作出部署,促进矛盾纠纷村村可解、多元化解、一网通调,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同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还发布《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人民法庭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
与此同时,社会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也是《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2021年版)规定的重要内容,具有明确的操作性指标。据此,2021年,各地各级人民法院在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和人民法庭建设方面,继续先行先试、坚持做成做好。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黄鸣鹤深谙理论与实务,致力精研乡土社会传统调解资源的激活问题多年,一路参与并见证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地方实践与地方立法过程。“村狗不叫”,这是黄鸣鹤介绍如今基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时常说的一句话。
何谓村狗不叫?意即:调解员为熟悉情况,总往村里跑一跑,总到当事群众家里坐一坐,去得多了,村里的狗都熟了,总摇尾巴欢迎,再也不叫了。黄鸣鹤告诉记者,“村狗不叫”的现象背后,是多元化调解的地方实践,积累起许多接地气的经验,比如公序良俗、交易习惯、村规民约、行业惯例等习惯在纠纷解决中的运用,以及无讼社区、无讼村屯创建和心理咨询师专业辅导在离婚案件中的引入等。
无论是在闽乡鹭岛、之江大地、岭南乡土,还是在长白山麓、黄土高原、天府之国,各地各级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倡导“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理念,探索开展诉源治理,其间均有无数亮点亮色可圈可点。仅以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为例,基层法庭不拘泥于坐堂办案,而是灵活出击,努力把小事做好,用心用情打通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后一公里”,无讼社区、无讼村屯创建工作水到渠成,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建设无讼村屯的成功经验因此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代表作品
造就无讼村屯 续写枫桥经验
★
为种业振兴提供司法保障
★
依法促进用工规范化 明确劳动者维权预期
★
明确审判规则 统一法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