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技术赋能人民法院立案辅助工作 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智能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2-01-15 09:19:35 打印 字号: | |



为进一步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法院立案工作的辅助作用,辅助法官识别虚假诉讼、滥诉等妨害正常司法秩序、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服务法官完成管辖权检索分析,最高人民法院推动建设了人民法院立案辅助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并在全国推广使用。


系统自2021年9月底正式推广应用以来,已在全国20余家高级人民法院及下辖法院上线运行,累计使用次数超过30万次,提示法官疑似虚假诉讼案件达1500件,疑似滥诉案件超4000件。系统在维护人民群众合理诉权的同时,对虚假诉讼、滥诉、涉众等滥用诉权、损害正常司法诉讼秩序的行为进行风险预警提示,为法官提供智能、精准、权威的案件异常情况提示服务。


多地已上线,两地法院应用率达100%


立案辅助系统与各地法院审判业务系统对接使用,从当事人提交诉讼材料开始,业务系统会将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材料和案件信息传输到立案辅助系统进行检索分析,立案辅助系统实时向业务系统反馈检索分析结果,并在业务系统中对可能存在异常的起诉案件进行提示。法官登录业务系统后,可从业务系统查看立案辅助系统检索分析结果报告。


目前,陕西、山东两地三级全部296家法院已全部上线静默式立案辅助检索服务,分别使用8万次和16万次,两地新收民事、行政案件均进行检索分析,从源头预防滥用诉权等行为,维护司法权威、保护正常司法诉讼秩序。除陕西和山东外,重庆已在90%以上法院上线应用立案辅助系统。


全国案件关联,让职业放贷人无处遁形


2021年11月某基层法院在收案时,一条案件异常提示引起了法官的注意。立案辅助系统检索分析报告显示,该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涉嫌单方欺诈型虚假诉讼(借贷)可能性高达99%、原告滥诉可能性为89%,引起了法官的警惕。


检索分析结果显示,原告三年内在全国涉及的借贷纠纷案件数量为26件,标的金额在几万至十几万元不等,且有刑事犯罪前科,可能为职业放贷人,通过虚假诉讼谋取不正当利益。综合分析判断,该当事人有可能以赌场为放贷场所,向社会不特定人员放高利贷,后通过诉讼谋取利益。检索结果还发现,原告三个月前基于相同案由在其他法院起诉过本案被告,可能存在滥诉情形。


立案辅助系统检索发现可能存在影响立案的异常情况,法官将该案可能存在虚假诉讼风险、滥诉风险进行标记,重点关注,并向原告发放《风险提示书》,要求其签署《诚信诉讼保证书》、告知原告进行虚假诉讼行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诚信诉讼。最终原告并未签署相关文书,撤回起诉。


人工智能赋能,辅助管辖范围审查


管辖权作为法院审判权的合法性基础,是法院可以对某一案件行使审判权的资格或权能。系统具备对案件是否满足起诉条件、是否符合级别管辖及地域管辖相关规定进行审查的功能。


起诉条件辅助分析:通过对起诉状文本进行解析,对案情进行要素解析提取,可对案件是否属于法院受诉范围,是否具备明确的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当事人是否为适格的主体进行判断,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案件及时进行异常提示。


级别管辖辅助分析:系统通过对民事案件的案件类型、标的金额、法院所处行政区划、当事人所处行政区划,对行政案件的案件类型、涉案行政主体进行提取,对审理法院级别作出提示,及时预警级别管辖异常情形。


地域管辖辅助分析:通过对详细案情及当事人地址的智能解析,结合其他相关要素,系统可对案件有权管辖法院进行判断,对本院是否具备地域管辖权进行提示。


让数据释放价值,让风险无处遁形。立案辅助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可针对虚假诉讼、滥诉、涉众案件进行有效提示,还可以辅助法官对案件的受诉范围、当事人适格、级别管辖、地域管辖进行检索分析和异常情况提示。实现了在立案阶段对起诉案件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一站式综合风险检索分析,为法官的立案审查工作提供智能辅助。


最高人民法院后续将继续围绕立案登记制改革及审判执行权力运行的新情况新要求,不断调整优化立案检索分析风险点,真正实现以技术赋能服务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服务全面整治虚假诉讼相关工作。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开原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