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强基工程•喜看一线新气象 | 人民法庭绽放为民服务的“五朵金花”
  发布时间:2022-08-13 10:32:22 打印 字号: | |




编者按

去年以来,辽宁高院党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基层基础建设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相关工作要求,坚持强基导向,以提升审判质效为核心,工程化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中央、省级媒体多次、持续跟踪报道。


为充分展现辽宁基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基层治理、保障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新举措、新实践、新作为,“辽宁高院”微信公众号开“强基工程•喜看一线新气象”专栏,相关系列报道正在推出。敬请关注。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家门口就能立案,实在太方便了……”6月27日上午,海城市南台镇某村村民老李来到海城市人民法院南台人民法庭的诉讼服务站,顺顺当当地完成了立案程序,心里十分高兴。

这也是海城法院深入推进人民法庭“五化”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该院在全市五个派出法庭建设诉讼服务站,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简易版”,形成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倾力为人民群众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诉讼服务的“五朵金花”。

01

高标准建设

将最好的场所用于服务群众


南台法庭的法官与村委会干部一起开展普法宣传和调解纠纷。

记者一进南台法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具有田园风格的小院。院门口的仿古木质安检室和远处的三层法庭办公楼将古典与现代气息完美结合在一起,令人赏心悦目。

法庭一楼就是诉讼服务站,一名律师正在休息区的沙发上阅卷:“我的当事人刚打来电话,说他家就住在下柳河村,十几分钟就能到。”

休息区的对面是立案区,连在一起的几个窗口整洁明了,立案工作人员笑容可掬。“我们把诉讼服务站建在法庭最好的位置,就是要让群众觉得方便舒心。”法庭负责人路宏告诉记者,南台法庭倡导绿色法院文化元素,以优美的法庭环境为群众带来最舒适便捷的诉讼服务。法庭还解决了燃煤供暖污染环境问题,将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人民法庭作为法庭的建设标准和文化特色。

02

高品质服务

提升服务群众的温度和速度



腾鳌人民法庭坐落于鞍山经济开发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迅速,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是目前海城法院派出法庭中信息化建设水平最高的人民法庭,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条件。



▲一起民事案件的被告因手术无法发声,法庭做了充分的庭前准备工作,使其能够完整表达诉求。

腾鳌法庭的法官崔阳还记得,今年5月27日,在一起民事诉讼中,被告梁某因病做了手术,暂时无法发出声音。面对“失语”的梁某,崔洋允许其事先通过手机手写功能打字或在空白纸上写字的方式表述其质证意见,法庭再将质证意见打在笔录中,包括梁某要出示的证据及想证明的问题,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才正式开始庭审。庭审中,梁某通过点头、摇头及书写打字等方式充分表达了其意见,完整表达了诉求,顺利完成庭审程序。

“我们通过移动庭审、便携式5G办案终端等信息化系统及设备,实现移动办案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最终目标就是进行人性化审判,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崔阳对记者说。

03

高效率化解

推进多元解纷取得新成效



牌楼法庭工作人员深入辖区乡村,在田间地头向农户开展普法宣传。

牌楼人民法庭位于海城市东部山区,辖区是世界菱镁和滑石的主要产地,拥有辽宁菱镁产业园区,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达300余家,涉企矛盾纠纷较多。牌楼法庭引入人民调解机制,推进多元解纷,同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络和法律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我们牌楼镇大旺村某养猪场未按规定进行污水处理,导致村内饮用水源污染,40多名村民要求养猪场进行赔偿。我立即和牌楼法庭进行对接。”大旺村村主任、一级网格员张明吉回忆,通过顾业辉法官的充分释法和疏导,使双方矛盾顺利化解,养猪场赔偿了村民,并承诺不会再污染水源。

这例诉前调解的案例,也是年初鞍山市强化多元解纷机制、推行“法官进网格”活动后,成功化解的第一例纠纷。


04

高站位回应

促进专业市场繁荣发展



西柳法庭的法官们走进西柳企业调研服务。



西柳作为全国千强镇之一,地理位置特殊,新型产业模式发展迅速,近年虽受疫情影响较大,但经济仍保持高度活跃。西柳人民法庭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上彰显担当,针对交易往来凭证不规范的情况,法官们给各商户发放制式凭证,普及法律知识,通过“治未病”协助企业预防潜在经营风险。他们还坚持把诉源治理挺在前面,努力为辖区综合治理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近日,西柳法庭在受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中,得知原告崔某因疫情原因在鲅鱼圈隔离,导致无法到现场参加庭审。为方便当事人诉讼,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法官建议采取远程视频方式进行调解,案件最终以撤诉的方式结案,被告海城市某运输公司当即向原告支付了理赔款。双方均为法官减少当事人诉累、倾心为民解纷的做法表示感谢。



05

高水平发展

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牛庄法庭法官现场调解纠纷。


牛庄人民法庭坐落于牛庄镇城郊,与牛庄古城镇建设应运而生,呈仿古式四合院布局。辖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法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发达的农业产业经济特色,为法庭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大展作为的空间。


去年初,辖区某村29户蔬菜大棚种植户来到牛庄法庭,诉请电工返还多收款项。“本案虽说诉讼金额不大,每户涉案金额仅有500元左右,但涉及人数众多,且正值蔬菜大棚更换农作物季节,对急于用钱购买农资的村民来说,却可以解燃眉之急。”法官张明琳认为,此案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调解结案。张明琳和同事们先后五次到各蔬菜大棚种植户实地走访调查、核对事实、释法明理,并耐心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终于在立案后第18天,促成各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天即付清了涉案款项。利用村民领款的间歇,法官们还以案释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村民们上了一堂接地气的普法课,耐心解答了他们提出的法律问题。


海城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钱雷告诉记者,海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各乡镇民生与经济各具特色,五个人民法庭位于海城五个经济核心区,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2年,海城法院将加速推进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司法服务。





 
来源: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开原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