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去年以来,辽宁高院党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基层基础建设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相关工作要求,坚持强基导向,以提升审判质效为核心,工程化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中央、省级媒体多次、持续跟踪报道。
为充分展现辽宁基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基层治理、保障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新举措、新实践、新作为,“辽宁高院”微信公众号开设“强基工程•喜看一线新气象”专栏,相关系列报道正在推出。敬请关注。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01
高标准建设
将最好的场所用于服务群众
02
高品质服务
提升服务群众的温度和速度
腾鳌人民法庭坐落于鞍山经济开发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迅速,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是目前海城法院派出法庭中信息化建设水平最高的人民法庭,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条件。
03
高效率化解
推进多元解纷取得新成效
04
高站位回应
促进专业市场繁荣发展
西柳作为全国千强镇之一,地理位置特殊,新型产业模式发展迅速,近年虽受疫情影响较大,但经济仍保持高度活跃。西柳人民法庭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上彰显担当,针对交易往来凭证不规范的情况,法官们给各商户发放制式凭证,普及法律知识,通过“治未病”协助企业预防潜在经营风险。他们还坚持把诉源治理挺在前面,努力为辖区综合治理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近日,西柳法庭在受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中,得知原告崔某因疫情原因在鲅鱼圈隔离,导致无法到现场参加庭审。为方便当事人诉讼,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法官建议采取远程视频方式进行调解,案件最终以撤诉的方式结案,被告海城市某运输公司当即向原告支付了理赔款。双方均为法官减少当事人诉累、倾心为民解纷的做法表示感谢。
05
高水平发展
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牛庄人民法庭坐落于牛庄镇城郊,与牛庄古城镇建设应运而生,呈仿古式四合院布局。辖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法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发达的农业产业经济特色,为法庭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大展作为的空间。
去年初,辖区某村29户蔬菜大棚种植户来到牛庄法庭,诉请电工返还多收款项。“本案虽说诉讼金额不大,每户涉案金额仅有500元左右,但涉及人数众多,且正值蔬菜大棚更换农作物季节,对急于用钱购买农资的村民来说,却可以解燃眉之急。”法官张明琳认为,此案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调解结案。张明琳和同事们先后五次到各蔬菜大棚种植户实地走访调查、核对事实、释法明理,并耐心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终于在立案后第18天,促成各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天即付清了涉案款项。利用村民领款的间歇,法官们还以案释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村民们上了一堂接地气的普法课,耐心解答了他们提出的法律问题。
海城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钱雷告诉记者,海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各乡镇民生与经济各具特色,五个人民法庭位于海城五个经济核心区,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2年,海城法院将加速推进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