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筑牢文化根基 凝聚奋进力量
  发布时间:2022-09-14 09:19:00 打印 字号: | |




8月20日 辽宁高院召开
全省中级法院院长座谈会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8月16日至17日在辽宁考察时
的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丹东中院、营口中院
本溪市南芬区法院、
大连瓦房店市法院复州城法庭
围绕文化建设工作汇报交流


01

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


  //  

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引领作用,运用"党建+文化"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党员群众认可的丹东法院党建文化品牌。



拓宽党的政治教育阵地

理论宣讲植根铸魂


▲打造青年文明号,设立党员先锋岗。


丹东中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两个确立"主题教育等重大教育活动作为深化法院政治机关属性的重要抓手。2020年,丹东法院党建创新案例"情景互动式党课让党的教育活起来"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法院优秀党建创新案例。



注重党建文化熏陶育人

搭建青年干警成长舞台


丹东中院举办“滨江中路30号”法律沙龙。


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力,确立"以法官干警为中心强管理"和"专业化办案促进领军人才培养"的工作理念。突出"平台载体建设",开展法律沙龙,开设法律论坛微信群,通过塑造"专业、担当、情怀"的文化交流氛围,推动审判工作专业化提升。



突出党员“第一身份”引领

拓展服务大局平台


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学习党史重温入党誓词。


将党建融入业务工作,打造诉讼服务中心青年文明号。突出"党员先锋作用",参与抗疫、扶贫、共建共促,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丹东疫情期间,组织党员干警90余人加入抗疫先锋队,在疫情大考中展现丹东法院党员风采。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组织党员干警开展基层实践,推动诉源治理。突出"强基导向",带动各基层法院、人民法庭、中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建设"基层法律服务站"。


02

营口市中级人民法院



突出“以文铸魂” 

固本培元强根基


建成百米党史长廊,《人民法院报》报道了“六五三”党建工作举措。强化廉政建设,编发《法官业外行为指引》《干警拒礼、拒请、拒托提示手册》,召开专题党课、观看警示片、参观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干警获得感、归属感。




注重“以文润心” 

凝聚共识增合力


开展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活动,开设“今日我当班”“见证优秀法官办案”等宣传专栏。筹建院史室、弘法书馆、女干警关爱室等场所,成立书画、摄影等业余文化活动小组。“女干警关爱室”被辽宁省工会确定为省级“女职工关爱室”示范点。




坚持“以文树人” 

守正创新提素能


35名干警在省高院“五个一百”评选活动中获得荣誉,21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发表获奖;1篇民事审判案例入选《中国法院2022年度案例》。启动青年干部成长工程,2020年以来,9名80、90后干警被提拔为中层干部或到基层挂职锻炼,10名青年干警成为员额法官。




持续“以文聚力” 

实干争先显担当


在全省率先开启一网通办模式、推出“一次不用跑”清单、实施执行立案免开生效证明,网办率达70%。做优营商环境建设,制定实施打击拒执通告。做实强基工程,持续深化“一庭一品牌”理念,努力打造司法文明新高地。


积极组织干警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03

本溪市南芬区人民法院


  //  

本溪市南芬区人民法院大力繁荣文化阵地建设,营造了崇德尚法、守正创新、知行合一的浓厚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了以法院文化凝聚队伍、提高质效、增强活力的文化建设新局面。



以阵地建设

强化文化熏陶


积极构建以“法德园”为主体“一体四翼”文化阵地,室外综合教育基地、法治主题的“精神墙”、干警原创作品的“南苑画廊”聚合成一个高度凝炼的法治文化群落,法治文化气氛浓厚。


▲图为法德园一角。



以平台搭建

丰富文化载体


“法苑书屋”被本溪市图书馆设为“南芬法院分馆”,内设读书实践课堂,为干警读书提供了新地方。


“党建教育活动室”和“红色文化展播厅”依托声光电一体化设备,为开展主题党日及青年理论学习活动提供了新场所。


以干警名字命名的实践工作室,囊括法研、书法、国画等十余项内容,为发挥干警爱好特长提供了新载体。


▲图为“党群教育活动中心”。



以质效提升

彰显文化力量


中心工作全面提升。近几年,南芬法院荣获集体、个人嘉奖40余项,在结案率、超自然审限案件率等指标上名列前茅。


队伍风貌积极向上。在“我的法院我的家”系列活动的带动下,干警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以院为家、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


文化建设广受认可。“法德园”和“党群教育活动中心”被列为南芬区政法委教育基地,“每月精典视读”读者遍布国内十余个省市,“法苑书屋”获得民间捐赠图书600余册......


以文化人,文兴法院,南芬法院将进一步提升文化价值的引领作用和聚力功能,为提高审判执行质效和司法公信力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04

大连瓦房店市人民法院

复州城人民法庭


  //  

瓦房店市人民法院复州城人民法庭结合辽南历史文化和红色根脉的地域文化特点,坚持忠诚为民,将培树为民观念、塑造为民行为、强化为民担当融入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实践,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拉近距离“面对面”。



树牢“人民法官为人民”

的思想观念


通过法庭文化长廊讲述革命传统故事,邀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用传统剪纸镌刻英雄形象,让“第一位党员”傅景阳、著名革命烈士张筠的为民形象成为复州城法庭人的精神坐标。互评党员先锋岗、个人流动红旗,营造“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氛围。将法庭打造成青年干警传统教育基地,每批新招录干警均在这里接受“岗前第一课”,系好“第一粒钮扣”,无论法庭人员如何更迭,始终红色基因赓续、为民情怀厚植。


▲图为复州城法庭办公楼外景。



培养“一刻也离不开群众”

的行为模式


针对辖区群众维权意识强的实际,法庭以“少讼、止访、定分”目标引领理念,以“矛盾纠纷不出‘三头’(地头、村头、炕头)、诉讼案件不出法庭”定位塑造行为,养成了“三必谈”、“三不能”等富有鲜明法庭特色的行为习惯。针对当地古代书院文化,法庭将核心价值观与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巧用村规民约、民风习俗化解纠纷,以裁判文书引领社会风尚,年均审理案件1500余件,案件初始质效位居全市人民法庭前列。


▲法官走进农家解决纠纷。



彰显“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的司法担当


复州城镇作为辽南经济重镇,产业基础雄厚,法庭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试金石”的理念,将依法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路径化、规程化、制度化。建立“法官企业1+5”结对模式,定期开展走访、回访,公开联络电话,提前化解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通过真诚、真情、真心服务,平均每年有150余起纠纷止于诉前,年均为民营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


▲干警普法进企业,助力化解企业法律风险。   



END




 
责任编辑:开原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