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务公开 > 诉讼指南
为什么法官这么钟情于调解?
  发布时间:2022-10-11 14:56:15 打印 字号: | |


 作者 | 于淼(浦东法院)





最近,现象级电视剧《底线》持续热播,剧中以点带面的呈现了司法改革进程中法院的点滴的进步:


立案登记、多元化解、跨域立案、一站式建设、员额制改革在剧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线上线下都引发了极大关注。


刷爆“法院人”朋友圈的是关于司法工作的一个个彩(tu)蛋(cao)。

让广大“路人粉”大跌眼镜的是,原来法院和想象的不一样……




法院人多事杂,吵吵闹闹,

说好的庄严肃穆呢?





法官笑脸相迎,端茶递水,

传说的高高在上呢?





审案先坐下谈、应调尽调,

期待的法槌起落呢?

 




作为一个立案庭的法官,今儿我们就来聊聊《底线》之上的调解。

 




\ | /





剧中的男主角方远,堂堂一个立案庭庭长,因调解能力了得,江湖上都尊称“方婶儿”“方大姐”。


带出来的徒弟周亦安法官、资深法助王姐,对调解工作也都颇有心得。


截止至第34集,据不完全统计,方远师徒在剧中共承办案件23起。


其中,判决结案7起,分别是:

女主播猝死案(第3集)、

孩子撒谎离婚案(第5集)、

李芳凝职场性骚扰案(第10集)、

穆子琪生命权案(第16集)、

乔大壮遗嘱继承案(第25集)、

平台二选一不正当竞争案(第29集)、

癌症病人离婚案(第31集);


调解达成协议9起,分别是:

借条丢失借贷案(第1集)、

长短腿侮辱案(第4集)、

醉酒坠楼案(第11集)、

拍摄出轨隐私案(第16集)、

桦祥离婚案(第21集)、

唐法官离婚案(第22集)、

业主集体维权案(第23集)、

高空抛物案(第30集)、

爱音教育培训案(第34集);


调解撤诉7起,分别是:

莫莫劳动合同案(第8集)、

莫莫职场性骚扰案(第10集)、

奶茶店加盟案(第13集)、

熊大国妻子出轨离婚案(第16集)、

方可莉校园欺凌案(第18集)、

丁克离婚案(第25集)、

徐天赡养案(第26集)。


调撤率接近70%,不愧是法院看大门的…..高手~







这么高的调撤率,可以说“方法官们”对案件调解不可谓不上心。


为做好调解,被人骂过、被狗追过,扮过长短腿、吃过闭门羹,用得了迷信、拍的了桌子,理的清人情、讲的通道理。


只要有一点点可能,都会挖空心思、不遗余力去调解。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法官们追求调解的做法。


律师徐天不理解,觉得法官进行调解是和稀泥、是不作为。

法助叶芯起初也不理解,觉得不能息事宁人,要实现理想中的公平正义。

 

究竟什么样的公平正义才是司法所追求的呢?

 




01

是用尽浑身解数,

势必查清绝对的真相么?





应该不是,因为证据问题,很多案件压根不可能还原客观事实。


法官能做的,只是在有限的证据中,厘清证据能证明的真实。


在借条丢失借贷案中,因为原告说借条丢了,被告就临时矢口否认存在民间借贷关系。


虽然法官们根据经验判断,被告肯定是想趁机赖账。如果严格根据证据规则来裁判的话,那么原告要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周亦安仔细观察,借“封建迷信”唬住被告,完成了调解。虽然事后被同事直接开怼、还被领导教育批评……





但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结果,似乎比原告完全败诉更能彰显司法的公正。





02

是只要不违反法律,

别的不管,落锤下判就好么?





应该也不是,因为法律不是万能的,而司法则要考虑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如果一纸裁判生效,反而激化了矛盾,很难说这是司法追求的目的。就像业主集体维权案,开发商违约在先,理应承担违约责任。


但如果根据诉求,依法判决开发商给付数以千计的住户违约金,开发公司马上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陷入无法经营的困境。


这样裁判,在法律上或许没有问题。但真若如此,不仅开发商要倒闭、开发商员工要失业,而且业主即使胜诉也未必能真正拿到全部赔偿。


法院的判决变成了一纸空文,司法的公信也会受到伤害,形成业主、开发商、法院三输的局面,甚至引发群体矛盾。



相比而言,法院出面调解,拿出开发商让利,业主得到物业、车位优惠的解决方案,更能彰显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

 




03

是规劝当事人不考虑成本,

一定得讨个说法么?



肯定更不是,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下,打官司都是件费时费力、成本很高的事。民事官司,5%的原告为了一口气,95%的原告为了钱。


但很多人确实耗不起,即使官司打赢了,事后把投入的时间、金钱、精力所有成本一合计,发现亏到了姥姥家。


剧中奶茶店加盟案,在胜算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坚持起诉,原告不仅生计无着,还可能面临大笔赔付。


这显然不是从当事人需求出发的上策。







有的时候,及时止损,重新开始,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也不失为实现当事人自身长远利益的途径。

 




04

为什么法官这么钟情于调解





诚然,作为法官,毫不讳言的说,法院追求调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前诉讼爆炸,法院案多人少、不堪重负。





周六保证不休,周日休息不保,情况还真就这么个情况……


法院干警是人不是机器,长期超负荷工作,难免出现诉讼程序不到位、瑕疵案件增多等问题,从而影响司法质效和公信。

 

很明显,调解一起案件,只用双方调解协议一签,这样做对法官而言肯定要比噼里啪啦、呼哧带喘的码完一份判决书要省事儿的多。


能调则调、繁简分流,能够有效节约司法资源,提升司法效率。


让法官把主要精力用来审理疑难复杂、不适宜调解的案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05

调解的根本价值是什么





但,效率并不是法院追求调解的根本价值所在


法官的职业意义在于定分止争,定分是止争的手段,止争是定分的目的。


正如“方婶儿”所言,调解更看重怎么做更符合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再如“方婶儿”所讲,调解最重要是化解矛盾、保持平衡。





又如“方婶儿”所说,法院或调或判,最终目的是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利益均衡是为了保障群众权益;

化解矛盾着眼于减少社会对抗;

案结事了目的是促进社会和谐。


这才是法院调解工作的应有内涵。

这才是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价值所在。

 

在爱音教育培训案里,正是考虑到保护学员家长及被诉培训机构双方的利益,周亦安才反复做家长工作,请求宽限时间,让被告筹措资金;





在熊大国妻子出轨离婚案中,正是为了化解矛盾,法院才会隐瞒真相,调解撤诉,从而保住了双方的婚姻、家庭;





而方可莉校园欺凌案,涉及到孩子相处中的矛盾,促成和解、案结事了,无疑才是更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圆满结果。





以上种种,都是通过调解实现的公平正义。

 




\ | /





一部《底线》,

有人感悟到人性的深刻,

有人喜欢上情节的扑朔,

有人沉浸于裁判的逻辑,

有人理解了法官的求索……

 

作为一名法官,我很认同剧中的一句话:

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





如果说判决是“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刻度尺,

那么调解则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温度计。


但无论调解还是裁判,

都是司法守护社会公平正义底线的方式。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开原市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