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
(图片来自网络)
鲁法案例【2023】017
■青岛市崂山区法院:外卖骑手送餐途中撞人,谁担责?
2021年9月,A外卖平台骑手罗某送餐过程中将孙某撞伤,后孙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孙某家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 A 外卖平台公司,B 代理公司,C 劳动公司,D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青岛市崂山区法院经审理查明,某外卖网络平台系被告外卖平台公司 A 经营的外卖订餐网络平台,事故发生地的配送业务由被告 B 代理公司实际完成。事故发生时,罗某同被告 C 劳动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并派遣至被告 B代理公司从事外卖派送工作。被告 B 代理公司为外卖员罗某在D保险公司投保雇主责任险。(以上当事人均为化名)。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罗某因工作将孙某撞伤,B 代理公司虽与罗某之间无直接合同关系,但作为接受劳务派遣一方的实际用工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孙某家属要求 A 外卖平台公司及C 劳动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在其现有证据下,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同样,因本案为用人单位侵权责任纠纷,在D保险公司明确表示不同意并案处理的情况下,也无法一并判决。
考虑到本案中孙某的家属已因此次事故承受了巨大痛苦,如因此再行新的诉讼,不仅不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可能增加新的矛盾。基于此,法官以事实为基础,向当事人明理释法,多次通过电话及线上庭审做被告各方的调解工作。在不断努力下,终于促成各方达成协议,B代理公司及D保险公司同意直接赔付当事人涉案款项共计60余万元,该案顺利调解结案。
鲁法资讯·我为群众办实事
■临沂市兰山区法院:开局突击驱迷雾 阔步迈向新征程
1月12日凌晨5时,临沂市兰山区法院67名执行干警着装整齐,蓄势待发,打响了2023年“沂蒙风暴”之暖心冬日执行大会战的第一枪。本次集中执行行动共拘传被执行人16人,扣押车辆2辆,清场交付2处,执结案件17件,执行到位标的139.87万元,充分发挥了执行强制措施的威慑作用。
■菏泽市牡丹区法院:开展涉欠薪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活动
临近春节,菏泽市牡丹区法院充分利用被执行人返乡过年有利查人找物关键期,1月9日凌晨起,以雷霆之势拉开节前集中执行涉欠薪等民生案件执行攻坚行动。此次集中执行行动执行干警兵分多路,全体干警上下一心,密切配合,按照事先制定的实施方案及预案准备,有序开展执行工作。行动开展以来,共拘传到院被执行人10名,扣押车辆1辆,执行到位金额24.3万元,促成18个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和解金额160余万元。
■烟台市福山区法院:年关将至挥重剑,暖冬执行正当时!
农历腊月二十一,临近小年,当人们沉浸在喜迎春节的欢乐气氛中时,烟台市福山区法院“暖心冬日”专项执行的步伐却从未停歇,执行局干警迅速抓住年关返乡的有利时机,对平时行踪不定、传唤不到、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开展突击执行。凌晨5点30分,20名执行干警迅速集结,按照提前制定的实施方案逐案击破,提高执行效率。本次专项行动共拘传被执行人8人,达成执行和解案件2件,执结案件2件,执行到位金额18.1万元。
■青州法院:年关执行不停步 暖心冬日再出发
青州法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涉民生案件为主题,于1月12日再次部署开展“暖心冬日”专项执行行动。凌晨5点50分,32名执行干警在法院集结待命,执行干警们分乘7辆警车,按照行动方案,兵分两路出发,对拒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进行拘传。行动中,执行干警共拘传被执行人5人,扣押车辆1辆,执行完毕案件2件,达成执行和解案件2件,执行到位案款12.5万元,有力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惠民法院:网红成“老赖” 拘传没商量
1月11日午时11点30分,惠民法院出动执行干警23名,按照既定路线预案赶赴5个镇(街),对10起涉民生案件开展集中执行行动。
郭某是一名拥有近2000粉丝的“快手”网红主播,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靠直播唱歌,获粉丝打赏。到达郭某家中时,他正在给“老铁们”直播唱歌。郭某曾向卞某某借款3万元。借款逾期,卞某某多次向郭某催要未果后,私自将郭某的货车一辆扣留,以督促郭某还款,但郭某始终未还,卞某某遂向惠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主持,双方自愿达成还款及返还货车的调解协议。该调解协议生效后,郭某拒不履行清偿义务,卞某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依法向被执行人郭某发出执行通知书、传票等,并多次通过电话与郭某进行沟通,但郭某仍拒不还款,遂将其拘传到庭。在执行法官耐心劝说和释法明理下,双方当事人于当晚10时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郭某用货车抵顶部分欠款,并当场偿还申请人卞某某7000元,至此,该案顺利执结。
本次行动共依法强制拘传被执行人4人,经传唤到庭1人,达成执行和解案件4件,执行完毕2件,执行到位金额9.1万元。
来源:山东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