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制定!9月1日起施行→
发布时间:2023-07-03 16:52:45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6月28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
表决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
制定专门性法律
将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我省稳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这部法律的施行,将进一步推动辽宁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迈向“优不优”,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
此前国务院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规定,无障碍受益人群为“残疾人等社会成员”。新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扩大了受益群体。总则第一条明确,立法目的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超8500万,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根据《辽宁省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我省现有60岁及以上老人1000多万。由此可见,无障碍建设工作已经不是小众需求,加强无障碍建设工作势在必行。商品说明书的字体太小看不清怎么办?哪些老旧小区符合加装电梯的条件……这些与老年人相关的“急难愁盼”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都有所回应。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二十二条将加装电梯等无障碍设施的住宅范围明确为“城镇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推动实施,并要求“发挥社区基层组织作用”以及房屋所有权人“加强沟通协商”。就公众关心的商品说明书特别是药品内置说明书字体过小等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规定,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以“方便残疾人、老年人识别和使用”。无障碍环境建设重点面向残疾人和老年人,同时也为年幼、生育、疾病、意外伤害、负重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服务。专家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惠及全体社会成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每个人都会是无障碍环境的受益者。
4处停车场有停车位3000余个,但无障碍停车位仅14个,且车位面积小、地面标识线不清。此前,沈阳市浑南区检察院对辖区内某4A级景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不规范问题展开监督,推动相关行政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在整改完成后,与残联、公安、住建等部门建立了无障碍保护长效机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包括强制性标准、公益诉讼检察等“有牙齿”的条款。“第六十三条规定,对违反本法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提起公益诉讼。”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检察机关将以此为契机,协同各方共同推动辽宁无障碍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信息无障碍服务深度应用、无障碍人文环境不断优化及城乡无障碍设施水平得到提升,以检察履职助力推进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畅通、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更加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生产生活。有法可依,更要执法必严、切实贯彻。据了解,从2021年4月开始,在为期两年的“出行保障”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涉窨井设施安全,残疾人、老年人出行保障等公益诉讼案件691件,发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674份,与行政机关建立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5个,推动行政机关解决无障碍设施缺失、破损问题2100余处。省检察院与省残联将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框架下,让双方建立的协作配合机制更好运行,推动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此外,自2018年开始,我省将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检查工作纳入《省(中)直年度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确保不占用、不占压、不破坏盲道、坡道、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保持无障碍设施使用无碍。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专家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多部门、多主体。只有各方面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环节有序贯通、各要素系统连接,才能建设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让无障碍环境建设惠及每一个人。